促普惠提效率 数字技术激发金融新动能

来源:经济参考网

9月26日,2023中国普惠金融国际论坛暨数字经济开放研究平台学术峰会在北京举行,多位业内专家指出,人工智能等数字技术在金融领域的应用不断加速,通过降低成本、提升普及度等方式,进一步激发金融的普惠作用,促进国内经济高质量发展。


【资料图】

近期,数字技术正不断在金融领域落地,不少企业纷纷基于相关技术推出产品。京东科技推出京东生物资产数字化平台,据了解,平台集成了京东科技人工智能、大数据、区块链、IoT技术能力,将种植、养殖过程数字化,形成动态的、可追溯的区块链生物资产,有助于应对生物资产监管难、融资难的难题,协助金融机构控制监管成本、降低信贷风险,助力金融机构快速有效地向农户提供金融服务。

“将小额信贷行为阳光化、可视化,是互联网技术用于传统信贷领域非常重要的手段。可以通过互联网小贷来倒逼传统正规金融机构,特别是大行,迅速采用数字化和互联网技术,把数字金融、普惠金融做到实处降低成本。”小米消费金融公司党委书记、董事曹子玮表示。

蚂蚁集团消费金融事业群产品总经理邹志鹏提到,对于长尾人群,金融数字化的普及性相对不充分,金融获得感相对较弱。“目前很多新市民用户在数据完备性上存在不足,金融机构对其服务面临一定困难。建议进一步加强市场主体的数字化水平,沉淀用户数据,从而完善信用体系,加强对长尾人群的金融服务普及性。”

对于人工智能如何促进金融服务普及,清华大学五道口金融学院金融安全研究中心主任周道许强调,随着人工智能等数字技术不断取得突破,移动终端普及,数字基础设施不断完善,以往难以得到金融服务的客户得以触及,金融服务数量不断增长。“通过人工智能对客户精准的交易数据、行为数据进行画像,金融产品得以更好地满足消费者需求。同时,人工智能等数字技术将在业务流程方面提高金融服务效率,在防范风险方面精准防范异常交易,为金融服务的普及提供巨大的帮助。”

值得关注的,不少业内人士提到了数字金融对于乡村发展的重要作用。

中国人民大学普惠金融研究院发布的《中国普惠金融发展报告(2023)》指出,传统农村金融体系存在三个难以克服的问题:获客难、风控难、定价难。乡村金融数字化转型,在促进农业产业提质增效、农民生活水平提升、吸纳农业资本投入、扭转城乡二元结构性差距、促进农民人力资本积累、提升涉农资金运转效率方面均具有推进改革的作用机理。

莫秀根副院长表示,由于数字普惠金融的发展,当前农村地区的信用贷款已成为主流,但往往仍然需要抵押和担保。“根据我们的调研,受访者获得的贷款中信用贷达到46%,购房按揭贷款占22%,抵押贷款占9%,担保贷款占5%。”

“根据网商银行在农村金融的实践,数字技术对于发挥金融对乡村振兴的积极作用具有重要的意义。一方面,数字技术可以帮助我们精准识别客户的实际情况,包括农业从业者的产业规模、收成情况等。另一方面,用科技手段服务农业从业者,可以有效将农民收入纳入模型风控体系,推动建设乡村信用体系。”网商银行三农金融服务部总经理张成柱分享了数字技术的应用实践。

中国农业风险管理研究会会长张红宇认为,在农业金融领域,通过数字技术可以有效地减少金融供需双方的信息不对称问题,同时可以减少交易的中间环节,降低交易成本,提高农业从业者的金融获得感。“将数字技术应用于农业金融,包括遥感技术等,还将有助于减少自然风险带来的负面影响。”

贝多广表示,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金融业作为服务行业也在不断发展。数字金融相对于传统金融覆盖了更多人群,具有更高的包容性。“未来如何进一步挖掘金融在改善供应需求、服务结构等方面的潜力和空间,同时更好满足包容性、价格和风险的平衡,指导普惠金融进一步健康可持续发展是值得思考的问题。”

关键词:

推荐

直播更多》

关闭

资讯更多》

焦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