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息!《经济日报》喊话运营商:充错话费应可退回
(相关资料图)
日前,北京一市民在移动支付平台充话费时,因输错号码误将1400元话费充至他人手机号,追回无果,引发关注。不少网友表示曾有过同样经历,有的误将话费充到空卡或弃卡,连被充值者都联系不到;有的是被充值者以各种理由拒绝退还,最后只能认栽。
访问:
阿里云“无影云电脑” 支持企业快速实现居家办公
错充的话费为何难以追回?一是与运营商充值规则有关。通过充值卡缴费的,由于充值卡无记名,一经使用无法退还。通过移动支付平台充错话费,一般也无法拦截;二是与平台的责任意识欠缺有关。作为第三方的移动支付平台,目前能提供的话费充值服务仅限于充值本身;三是与维权成本太高有关。有些案例数额不大,甚至都不够诉讼费用,但要找律师、举证、向法院提起诉讼等,需要付出不小的诉讼成本、时间成本等。
充错话费真的没有解决方案吗?如今充话费的途径很多,包括去营业厅直接缴费、购买充值卡、移动平台支付等。但若在营业厅缴费,由客服人员失误导致的错充是可以追回的,这也说明充错话费的返还在技术层面具备可行性,而是在规则制定上存在一些漏洞。
堵住漏洞的关键,在于运营商。运营商应厘清利益关系,进一步明确相关责任范围。要提供高水平的技术服务,同时应建立更人性化的机制。比如,在充值确认前提供二次信息核对,再次提醒号码等重点信息;提供充值话费到账延时服务,让充值者有时间撤回错充的话费;或是在错充发生后,有相应机制协同双方转移话费,尽量不给充值者和被充值者造成负担。
尽管错充话费的主要原因是充值人自身操作的失误,但对于移动支付平台而言,是否充分履行提醒、告知义务,是否尽到核对责任,以及出现错充时是否能够提供解决方案和后续服务等,也考验着平台能力和责任心。对此,平台若能建立相应提示和补救措施,以多一步的精细化服务来提高消费者满意度,不失为一种增强自身竞争力的方法。充值者也不要惧怕麻烦,应拿起法律武器积极维护自身利益。比如,可依据合同法中存在“重大误解”为由,向运营商提出撤销合同请求,或根据民法典以“不当得利”起诉被充值者等。总之,应多措并举,不断完善相关工作机制流程,采取切实措施维护消费者合法权益。
关键词: 通信运营商 经济日报喊话运营商充错话费应可退回
推荐
-
-
-
-
-
-
-
-
-
-
联电公司6月营收达248.26亿元新台币 连续九个月创单月历史新高
联电今(6)日公布的财报显示,该公司 6 月营收达248 26 亿元新台币(约 56 11 亿元人民币),月增 ...
来源:爱集微
直播更多》
-
我国首个自主研发浅水水下采油树系统 在锦州气田点火成功
中国海油17日宣布,我国首个自主研发的...
-
我国首个自主研发浅水水下采油树系统 在锦州气田点火成功
中国海油17日宣布,我国首个自主研发的...
-
助力算力赋能千行百业 首届中国算力大会将在山东济南召开
算力竞争是全球技术创新竞争中的重要一...
-
加强投资中国北台湾地区 日月光封测中坜厂斥资 67.8 亿元扩建
全球封测龙头日月光投控加强投资中国北...
-
富士胶片宣布对其美国业务3.5亿美元投资计划 将用于产能扩展和产品研发
半导体材料厂商富士胶片(FUJIFILM)日前...
-
国家公路网最新规划出炉 总规模约46.1万公里
7月12日,国家发展改革委举行专题新闻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