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兆城市”加速落地 29城成全国首批“千兆城市”
有线无线网络均已完成IPv6改造,全市IPv6活跃用户占比达到80%。“慧眼工程”全国首创。2019年6月,泸州在全国率先推出了“慧眼工程”视频监控服务,截至2021年11月,全市已建设“慧眼工程”视频监控点位47.3万个,农户覆盖率达42.89%。
千兆应用亮点纷呈。2020年12月遴选出泸州银行“基于5G消息的金融服务”等3个项目为“泸州市第一批5G应用产业示范项目”。各通信运营商也积极对接社会各行各业推广“双千兆”应用,涌现了一批典型应用案例。5G网联无人机实现精准搜救。在“9·16”泸县地震期间,利用5G网联无人机结合5G机载通信终端哈勃一号,对受灾区域灾害隐患点进行全方位排查,及时安排救灾措施。此外,在5G﹢白酒工业互联网、5G﹢智慧医疗、千兆宽带﹢智慧教育、5G﹢智慧商圈、5G﹢智慧金融等方面也取得突出成效。
中国通信标准化协会秘书长闻库:
促进“双千兆”协同发展
5G网络与千兆光网是新型基础设施的核心支撑和承载底座,是助力数字经济发展、支撑数字化转型的“双轮”和“两翼”。
目前我国已建成世界上规模最大的光纤网络和5G网络,光纤到户数量超过5亿,其中千兆宽带用户数超过3000万,5G基站数量超过130万个。通过持续组织电信普遍服务试点,补齐了农村通信特别是农村宽带接入的短板,行政村通光纤和通4G比例双双接近100%,农村、城市实现了同网同速。电信运营商通过共建共享网络基础设施,提高了网络资源、频谱资源的利用效率,实现了网络快速部署,显著提升了用户体验。最新数据显示,我国5G手机终端连接数达4.97亿户,实现了300多个城市的5G网络覆盖。
值得一提的是,5G与光纤网络在新的业务模式与需求下仍面临一定挑战。在光纤网络方面,一是云化网络中数据中心将成为流量中心,云间高速互联成为骨干传输网的主要需求,骨干传输速率要向400G、800G不断演进;二是云网融合快速发展,行业用户的特定化需求、高价值政企客户的高品质需求促使光网络技术与标准加速演进;三是面向5G、MEC等带来的云边协同大带宽需求,城域大容量光传输网要向边缘延伸,持续降低传输成本。在移动网络方面,一是需持续做好5G网络覆盖,扩大覆盖范围,保障用户服务速率;二是当前5G功耗相对过高,大范围部署5G基站面临巨大的建设与运维成本;三是5G回传标准存在较大差异,没有实现有效融合共享。
在持续推进“双千兆”协同发展方面,业界不仅要加快宽带网络的提质提速,普及千兆应用,打通从接入到骨干传送的全流程高速传输,做好5G重点场所覆盖,推动10G PON的广泛部署以及光传输骨干网200G/400G的规模部署,同时还要加快网络技术创新,推动50G PON的标准研究,提升千兆光网设备自研水平,并且重视5G-Advanced的创新研究。此外,还要深化产业标准合作,进一步深入参与国际标准化工作,在国际竞争中形成合力。
呼和浩特市委副书记、市长贺海东:
全面推进5G网络和千兆光网布局
近年来,呼和浩特抢抓数字经济发展机遇,以新型信息基础设施建设为抓手,围绕“建”发力、围绕“用”延伸,全面推进5G网络和千兆光网布局。
在“建”方面,呼和浩特把“打基础”作为提升5G和宽带网络能力的根本性、保障性工程。围绕5G基础设施和网络应用,启动实施5G发展应用3年行动计划,编制《5G基站专项规划》;建成少数民族地区第一个、我国第14个骨干直联点——呼和浩特国家级互联网骨干直联点,互联带宽能力为700G,是全国现有直联点建成时开通带宽最大的直联点,全市965个行政村宽带百兆网络覆盖率达100%,城市家庭千兆光纤网络覆盖率达122%,每万人拥有的OTN站点数超过1个;建成5G基站2968个,城区每万人拥有5G基站13.6个,重点场所5G网络通达率达到81.6%;引入三大通信运营商,投资500亿元,建成集应用承载、数据存储、容灾备份于一体的国家级大数据中心,服务器装机能力达到163.5万台,远期规划可达368万台,规模居全国第一。
在“用”上,呼和浩特坚持把“抓应用”作为检验5G和宽带网络水平的“试金石”,拓宽“广度”、拓展“深度”。2021年,呼和浩特“城市级”智能中枢——城市大脑正式上线启动,安装感知设备3000多个、视频监控12万路,在城市综治、停车、水务、燃气、应急等15个应用场景,可以24小时实时监测、一屏统揽,发现问题可以即知即办、即知即管。特别是在今年10月的新一轮疫情中,呼和浩特第一时间上线了青城智慧抗疫平台,24小时完成了全市315.5万人的大规模核酸采样工作,平均每小时检测15.2万人次、高峰时达到36.2万人次。
在“5G﹢智慧教育”方面,呼和浩特依托“三通两平台”,建立了全市教育公共服务云平台、全市教育骨干网络以及教师信息技术应用,所有中小学在疫情期间实现了“停课不停学、不停教”。
5G已经走进千家万户,融入日常生活。下一步,呼和浩特将聚焦“千兆城市”目标,持续推动5G和宽带网络加快建设与应用,用数字化、信息化、智能化,为广大群众创造更加美好、更加幸福的生活。
广西壮族自治区柳州市副市长何文林:
深化“千兆城市”建设打造城市转型升级新引擎
当前,广西柳州这座被人们称为“工业城市中山水最美,山水城市中工业最强”的城市,正大力推进数字柳州建设,充分运用新一代信息技术,服务经济高质量发展、服务人民生活品质提升、服务政府治理能力提升,为“兴业、善政、惠民”全方位赋能。
柳州市政府深入贯彻落实广西“双千兆”网络协同发展行动计划、加快5G产业发展行动计划等战略部署,统筹协调推进5G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应用发展;支持三大运营商加快推进“双千兆”网络深度覆盖,为柳州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实支撑。目前,柳州市已实现县城及以上区域“双千兆”网络连续覆盖、乡镇重点覆盖;城市家庭千兆光纤网络覆盖率达208.8%,10G PON端口占比达65.5%,重点场所5G网络通达率达92.9%,每万人拥有5G基站12.6个。
在此基础上,柳州市积极推动“双千兆”协同应用,并涌现出一批优秀应用案例。在工业制造领域,上汽通用五菱公司开展5G﹢智慧园区创新技术研究,探索无人物流、生产线制造智能模式,推出“5G﹢云控物流﹢AI智慧工厂”。在民生领域,柳州市打造“5G﹢千兆光网智慧教育云直播同步互动课堂”,加速推进教育优质均衡发展。
下一步,柳州将持续深化“千兆城市”建设,加快5G、千兆光网等新一代信息通信技术在各领域的融合应用。
加快城市通信基础设施建设,全力打造面向东盟的大型数据枢纽。进一步推进公共建筑、公共设施开放共享和智慧杆塔建设,推动“双千兆”网络深度覆盖;深度融入共建“一带一路”大格局,建设面向东盟的国际直达数据专用通道,加快推进“5G﹢”网络商业技术融合发展。
加快5G示范应用,为数字经济发展赋能。在医疗卫生、教育文化、交通出行等民生服务领域,打造一批高质量的5G示范应用。
加快推进信息消费应用创新,促进新兴业态发展。大力推动数字贸易,支持新零售、在线消费、在线教育等新业态建设,培育壮大一批新产业、新业态、新服务。
西宁市副市长肖向东:
积极推进“双千兆”战略 赋能西宁高质量发展
近年来,西宁系统布局新型基础设施,加快产业数字化进程,全市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网络支撑日益坚实,达到“双千兆”示范城市指标各项要求,为西宁推动高质量发展、服务和融入新发展格局赋予了全业务承载、更低时延、更强智能、更好用户感知和服务等新内涵。
新基建发展全省领先。西宁作为青藏高原通信枢纽,持续扩大千兆网络覆盖范围,截至11月底,无源光纤网络端口总数为7.36万个,城市家庭千兆光纤网络覆盖率达292%,500Mbps及以上用户数近20万个、用户占比达到25.6%。推进5G网络、云计算、大数据产业发展,已形成较为完备的传输交换、存储计算以及运营服务体系。
信息化应用成效显著。近年来,西宁信息化应用取得了长足发展,民生领域信息化水平全面提升,信息惠民、宽带惠民工程持续推进,在教育、医疗、交通、文旅等方面取得显著成效,为实现通信网络公共服务均等化奠定了坚实基础。
发展体制机制日臻完善。西宁建立了省市联动推进宽带和信息化建设的纵向工作机制;全力解决通信基础设施规划许可、驻地网建设等突出问题;优化营商环境,积极开展通信基础设施建设运维成本压降工作,协调解决高电费疑难站址190余个,节约运营成本超1000万元。
政策措施全面落实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推荐
直播更多》
-
特斯拉公司CEO埃隆马斯克 向Twitter发出收购要约
和外界预期的一样,特斯拉公司 CEO 埃...
-
特斯拉公司CEO埃隆马斯克 向Twitter发出收购要约
和外界预期的一样,特斯拉公司 CEO 埃...
-
笔记本电脑代工厂广达发布公告 配合防疫政策暂时停工
笔记本电脑代工厂广达今(13)日发布公告...
-
英特尔公司宣布斥资30亿美元 扩建美国奥勒冈州D1X工厂
英特尔公司宣布斥资 30 亿美元,扩建...
-
莆田电信积极组织开展安全运营专项工作 强化员工安全意识
为全面落实稳字当头、稳中求进的云网安...
-
精准落实优惠税率 河北高企税费减免超百亿元
近日,记者从河北省税务局获悉,2021年...
资讯更多》
焦点
- 奇瑞新能源一季度达成50013辆销量 实现255.4%同比增长
- 昆山重新调整划定5个静态管理区 延长静默期7天
- 受苹果用户隐私政策调整影响 科技巨头2022年营收将减少近160亿美元
- 加快湖北数字化转型 5G信息技术重塑制造业发展形态
- 斯坦福大学团队发表论文 展示大脑运动皮层神经网络如何实现新记忆索引
- 广东首座华南唯一 广州汇云数据中心入选2021年国家新型数据中心名单
- 慢性疾病严重威胁我国居民健康 低龄化趋势明显
- 消除线路施工安全隐患 智慧光网云守护系统成为工地“火眼金睛”
- IMT-2020推进组蜂窝车联工作组第二十次全体会议 近日在线上举行
- 气候变暖将珊瑚推向耐热极限 人工智能助力寻找耐热珊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