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隔离险”不能借疫生财
随着各地不时采取临时管控举措,“新冠隔离险”在社交平台走红。据报道,目前,市面在售的“隔离险”可谓琳琅满目。根据说明,投保人若在保险期内因新冠肺炎疫情被隔离,可在隔离期内享受津贴补助。
访问:
微软Surface精选机型特惠6.3折起 翻新机满100减100
险种均价在百元以内,最低的不到10元,隔离期每日赔付津贴在150元到上千元。还有博主宣称,其介绍的“隔离险”仅通过内部渠道销售,想要购买的网友得通过私信才行。
不过,仔细查阅这些保险条款可知,部分保险的理赔限制条件不少。而且正规的保险产品,也并没有所谓的“内部销售”一说。网络平台上,涉及“隔离险”的投诉不在少数,多名投保人表示,申请理赔时因很多限制条件理赔失败。
看上去,“隔离险”似乎是“被隔离了就能躺赚”的意思;事实上,投保人可能因为各种原因被拒赔。瞄准大众担心随时可能被隔离的痛点,以较低价格的投保门槛来吸引客户,又以五花八门的限制条件来减少对客户的理赔总金额。保险公司给了客户一个“在家躺着赚钱”的美梦,现实却是保险公司自己“躺赢”。
商家根据客户不断变化的需求推出新产品、新服务,值得鼓励;但是任何商品和服务,都要以尊重消费者的合法权益为大前提。销售“隔离险”时应该按照法律规定,在投保单、保险单或者其他保险凭证上作出足以引起投保人注意的提示。如果没有做到这一点,就是一桩借疫情搞营销、给疫情下的消费者挖坑添堵的生意。
“隔离险”的走红和随之而来的大量投诉,也提示监管部门,必须要跟上疫情下各类新型商业形态的脚步:一方面出台相关政策规范,引领新型业态健康发展;另一方面加强惩治力度,震慑没有底线的黑心商家。对于消费者来说,也需擦亮双眼,提高警惕。世间哪有“躺赚”的美梦?防控大局更不容黑心商家挖空心思蹭热度。
关键词: 视点·观察 [评论]“隔离险”不能借疫生财 cnBeta
推荐
直播更多》
-
特斯拉公司CEO埃隆马斯克 向Twitter发出收购要约
和外界预期的一样,特斯拉公司 CEO 埃...
-
特斯拉公司CEO埃隆马斯克 向Twitter发出收购要约
和外界预期的一样,特斯拉公司 CEO 埃...
-
笔记本电脑代工厂广达发布公告 配合防疫政策暂时停工
笔记本电脑代工厂广达今(13)日发布公告...
-
英特尔公司宣布斥资30亿美元 扩建美国奥勒冈州D1X工厂
英特尔公司宣布斥资 30 亿美元,扩建...
-
莆田电信积极组织开展安全运营专项工作 强化员工安全意识
为全面落实稳字当头、稳中求进的云网安...
-
精准落实优惠税率 河北高企税费减免超百亿元
近日,记者从河北省税务局获悉,2021年...
资讯更多》
焦点
- 奇瑞新能源一季度达成50013辆销量 实现255.4%同比增长
- 昆山重新调整划定5个静态管理区 延长静默期7天
- 受苹果用户隐私政策调整影响 科技巨头2022年营收将减少近160亿美元
- 加快湖北数字化转型 5G信息技术重塑制造业发展形态
- 斯坦福大学团队发表论文 展示大脑运动皮层神经网络如何实现新记忆索引
- 广东首座华南唯一 广州汇云数据中心入选2021年国家新型数据中心名单
- 慢性疾病严重威胁我国居民健康 低龄化趋势明显
- 消除线路施工安全隐患 智慧光网云守护系统成为工地“火眼金睛”
- IMT-2020推进组蜂窝车联工作组第二十次全体会议 近日在线上举行
- 气候变暖将珊瑚推向耐热极限 人工智能助力寻找耐热珊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