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中国家农高区尝试气雾栽培 让耕作脱离土壤束缚
日前,晋中国家农高区设施农业示范基地开始尝试气雾栽培种植蔬菜,这种方式让耕作脱离了土壤束缚,也让耕作从平面向空间延伸。
在晋中国家农高区槽式气雾栽培基地里,栽培箱造型科技感十足,从育苗到采摘,全过程实现一体化、自动化,农民成为“农业工人”。在槽式栽培架上,一片片绿色的秧苗整整齐齐地排列,绿意盎然。
晋中国家农高区气雾栽培基地负责人曹文年介绍,所谓气雾栽培就是将营养液雾化成离子状,直接喷洒到作物的根系上,给作物提供水分和养分的栽培模式。这种模式可以使营养液雾化到根部,让作物充分吸收水、气、肥,吸收率达到95%,同时作物的生长周期可以缩短三分之一,实现自动化控制喷水、施肥等。
据悉,气雾栽培主要是将氮、磷、钾、矿物元素等通过一定比例配制成营养液,然后通过计算机系统的智能化控制,以水肥一体喷雾的形式让作物吸收营养。通过计算机可以很好地调节水分、温度、营养、光照一系列要素,让作物长期处在一个非常优越的环境里。目前晋中国家农高区气雾栽培基地有3亩多的槽式、梯形气雾栽培设施,每次雾化过后,多余的水还会回流到控制中心,经过矿物元素的再次配比,进行循环利用。
“耕地面积是有限的,气雾栽培方式可以利用立体空间来增加种植面积,使之达到普通种植面积的两倍、三倍甚至五倍,作物产量是普通种植的7倍,芹菜的年均产量可以达到每亩50吨。而且这种技术可以解决连作障碍问题,有利于品种的更新换代,同样的产品,可以一直种下去。”曹文年说。
晋中国家农高区工人李冬梅见证了这里的发展与变化,她告诉记者,“我种地这么长时间了,还真没有想过没有土能种菜,科技发展真快,如今先进的种地技术也‘跑’到咱身边来了,这日子越来越好了。”
下一步,晋中国家农高区将继续总结经验,提升管理水平,推广并应用农业新技术,拓宽村民们的增收渠道,实现乡村振兴。
推荐
直播更多》
-
俄罗斯科学家研究发现 青蛙异常变形原因或与水陆两栖寄生虫有关
俄罗斯研究人员发现,受水陆两栖寄生虫...
-
全国碳市场碳排放配额累计成交量达1.96亿吨 累计成交额超85.8亿元
在生态环境部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生态...
-
俄罗斯科学家研究发现 青蛙异常变形原因或与水陆两栖寄生虫有关
俄罗斯研究人员发现,受水陆两栖寄生虫...
-
浙江大学国际联合商学院研究员盘和林:坚持“脱虚向实”增强数字经济发展原动力
浙江大学国际联合商学院数字经济与金融...
-
整合信息技术优势 南通打造“智慧农业”助力乡村振兴
近日,在江苏省南通市都市农业公园,众...
-
重庆首个搭载5G基站的无人飞艇成功试飞 最大设计升空高度达300米
近日,重庆首个搭载5G基站的无人飞艇试...